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

2009.08.10-16日訓練日誌



2009.08.10
休息一天

2009.08.11
今天講習,下課後回家到新店河濱道跑,跑10K,5:25配速,平均心跳156,星期二、四還是要排速度課,慢慢吧速度在建立起來。

2009.08.12
自行車訓練台,CTS-aerobic Power 課程,57分鐘,32K,心跳帶快沒電,心跳不穩,明天換電池。

2009.08.13
自行車訓練台,CTS-Steady State 課程,62分鐘,37K,平均心跳136,今天嘗試將檔位切到最重,50x12騎到51km/h,發覺在訓練台上速度超過45,迴轉速達到95以上慣性好像比較好,以前認為用50x12的檔位騎是很難的,看樣子是自我強度要求不夠啊,不能在墮落了。
不過星期二的節奏跑又把阿基里斯腱跑痛了,看樣子肌腱的傷勢一直沒復原,只是沒發炎不痛而已,近期暫時先停各三天不跑步好了,反正明天可以正式開始游泳了,下週也要進入休息週,就先專練騎車跟游泳,跑步就暫時維持週末的LSD就好了。

2009.8.14
游泳,三週沒游了,恢復游,看到影片發現左手姿勢有大問題,今天刻意感覺左手的姿勢及等待時間,還有高肘的基本姿勢。分段游,1300M。

2009.8.15
早上跟傑生與國鈞團練單車,雙城國小到石門水庫來回,回程多繞一圈滿月圓,總里程105K,含休息耗時4:12,平均時速24.9K/H,平均心跳139。
很久沒有單次破百的騎乘了,回程在上滿月圓的時候,雙腳肌力衰退,隱隱有要抽筋的感覺,只能慢慢龜,因為水壺都是白開水,為避免電解質流失太多,回程跟傑生要了顆鹽錠,狀況改善很多,看樣子單車還是要多練一下,不過這次算是不錯的訓練。
另外為了補給方便,學KONA的菁英選手,把一條POWER BAR切成四塊黏在上管上,預計一小時一塊,但是抽車時會磨到大腿,而且飛機把上的低風阻水壺遇到坑洞會濺出水來,所以搞的Power Bar黏呼呼的,看起來還滿噁心的,不過一塊塊剝著吃還真方便,下次用保鮮膜包一下看看會不會比較好一點。

2009.8.16
又是一個完美的跑步天氣,天陰、有風、不悶,一早按慣例在新店河濱陽光運動公園跟國鈞會合,往台北跑在跟傑生會合,今天路線是從秀朗橋過到台北縣的河濱自行車道,往北跑道光復橋後過橋到台北市這端,再跑回去,用LSD的配速。我的GPS總里程是22.88K,耗時2:38,因為中間有按到暫停,實際大概23.8K左右。
今天跑步大家有聊到訓練的目的,為何假日還這麼拼的一些話題,看樣子大家有點快push到極限了,123後真的要好好休息一陣子了。
今天右腳阿基里斯腱狀況還好,最後1、2K有點緊,回家後趕快冰敷,預估以現在的大概可以撐到30K多,有點擔心艋舺馬會不會因為它而落馬?要積極恢復及休息了。

週小結
游泳 1300m
自行車 174K
跑步 33.25K
總運動時數 10.52小時

本週嚴格來說訓練量是不足的,而且主要靠週末的兩次長程訓練來補整體時數,另外也沒有練到轉換。
現在慢慢的感受到123逼近的壓力了,游泳還不行,自行車續航力還不足,跑步深受阿基里斯腱受傷所困擾,只有加油了,八、九月是訓練的黃金期,這段時間必須要辛苦一點了,好歹臨時也要報一下天主的腳嘛!

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

游泳團練25M PK大戰, 先睹為快

第一場 由肯尼士 VS 國鈞



第二場 由我(Fisher) VS 傑生



第三場 A組賽事,由阿汎 VS 小陳

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

傻瓜投資法

今天聽到一些目前很多人談到的退休投資理財規劃
本質上我就認為這個商品是在騙錢,應該就是保險公司為了填補以前保單的漏洞,一直創造一些新名詞來迷惑大家。
說穿了就是拿新保戶的錢,去補舊保戶的支出,簡直就像老鼠會一般,十之八九會撐不下去的!
不過到時候又會有新商品推出,去填補現在創造出來的洞,有買的只希望你不要是最後一個了。

不過,這次洗腦倒也不是沒什麼用處,有些觀念,也促使我反省一下目前的投資規劃。
其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時間報酬,簡單的說就是長期投資
退休理財的商品,都是要你投資20年以上,保險公司要的是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,所以這種保單提前解約幾乎拿不回錢(最為人詬病的一項),但是擺的夠久(20年)讓公司獲得穩定的資金,則相對的給你一些比銀行定存高一點的利息。

這個觀念,我就把他延伸到我比較熟悉的股票投資上來試算一下會變的怎樣。

股票這東西,10個有9個半都賠,追高殺低是一般散戶的通病
這其實都是紀律問題,進場前定下原則就絕對不能打破,不管是短線或長線,這是最重要的一點。
用上退休理財商品的觀念,20年只進不出,20年後享受甜美的果實
在股票上你也可以這麼做
以中鋼為例子
我設定了一些基本目標:
1.每個月發薪日(6日)隔日買1張中鋼,不論價格,以收盤價買入
2.這個帳戶只進不出,每年配股就留著,配息入帳後隔日能買再買幾張就給他全部買下去
3.假設從1999年1月6日開始起算(我很認真的查了中鋼從1999年1月6日到現在每個月6日的收盤價),手續費 0.1425%,因為都沒賣出所以沒有證交稅,每年配息扣6%所得稅

結果:
  1. 1999年12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270,484元,累積投入成本:270,484元,資產現值:280,830元,投資報酬率:3.82%,持有股票張數:12.21張
  2. 2000年12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263174元,累積投入成本:533659元,資產現值:495097元,投資報酬率:-7.23%,持有股票張數:25.78張
  3. 2001年12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198482元,累積投入成本:732141元,資產現值:601486元,投資報酬率:-17.85%,持有股票張數:41.76張
  4. 2002年12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200234元,累積投入成本:932376元,資產現值:1083835元,投資報酬率:16.24%,持有股票張數:56.74張
  5. 2003年12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287008元,累積投入成本:1219385元,資產現值:1984750元,投資報酬率:62.77%,持有股票張數:72.70張
  6. 2004年12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386850元,累積投入成本:1606236元,資產現值:386850元,投資報酬率:110.60%,持有股票張數:94.49張
  7. 2005年12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377787元,累積投入成本:1984023元,資產現值:2983345元,投資報酬率:50.37%,持有股票張數:124.56張
  8. 2006年12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355305元,累積投入成本:2339329元,資產現值:5203805元,投資報酬率:122.45%,持有股票張數:158.17張
  9. 2007年12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486342元,累積投入成本:2825671元,資產現值:7923370元,投資報酬率:180.41%,持有股票張數:185.12張
  10. 2008年12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480133元,累積投入成本:3305804元,資產現值:4640452元,投資報酬率:40.37%,持有股票張數:218.88張
  11. 2009年7月6日結算:當年投入成本:178804元,累積投入成本:3484609元,資產現值:6415254元,投資報酬率:84.10%,持有股票張數:225.88張
分析:
1.這10年半期間,中鋼股票最低12.95,最高52.3,但是你完全不用管當日價值,你看的是10年、20年。
2.截至今年7月6日,你的投資報酬率已經來到了84.10%,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為8.4%。
3.原則上經過五年後,股價如何波動,都不會負的了。
4.我用了配股配息最糟的那年2002年配股配息(配股20(股/每千股),配息0.8(每股))及當年每月的股價(平均只有19.8元),推算到2018年12月滿20年,你只花了570萬買股票,可是你確有597張中鋼股票,而假設當時股價為19.1(算低的了吧),你得資產有1142萬,投資報酬率達到100.21%,每年配息0.8元(夠低了吧),都還可以領到41萬多元(已扣稅),這還是很糟糕的狀況下的預估。

以上算式要成立的只有二件事要做,就是每個月固定一天以收盤價(可用盤後交易)買一張中鋼(平均價格為27,437元),還有就是每年配息再買中鋼股票,就這樣,沒別的了!
也就是每個月存2萬7千元,20年後你就有超過1200萬了!

怎麼樣夠傻瓜的投資法了吧,獲利卻是不簡單喔! 你還需要費心去瞭解那些說的天花亂墜的保險商品嗎?成天擔憂保險公司會不會倒?

心動不如趕快行動,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紀律,每月固定一天絕對不能打破!

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

環大台北河濱道跑步計畫

大台北地區是淡水河、基隆河、大漢溪、新店溪、景美溪多條河川的匯集地,近幾年來自行車風氣日盛,政府也開闢了不少河濱自行車道,其中串聯的長度也超過100公里以上了,這等休閒運動設施在世界上也是位於前段班的了。
不過以自行車競技為目的的我們,向來是對河濱道敬而遠之,因為河濱道實在不是自行車訓練的好場地,所以空有如此美麗的休閒環境,我們使用率卻很低,但是最近跑步越來越有心得,一程不變的繞圈跑步環境,對速度訓練的課目還好,但是對LSD的長距離訓練,卻顯得枯燥乏味了,所以設計了一組環大台北河濱自行車道跑步路線,打算利用假日的長跑訓練,分段完成這各拼圖,而且還可以來各日夜間的變化,這樣應該更能增進跑步樂趣。

初步規劃如下:
1. 淡水河北段:
由淡水捷運站出發,先往北跑到漁人碼頭折返,順著淡水河右岸,一路跑到關渡轉向基隆河,到百齡橋過橋到基隆河右岸,接著跑到圓山捷運站結束。
全部里程預估22公里,預計2:30完成。

2.基隆河大佳至東湖(南港)段:
由圓山捷運站出發,經由中山北路穿過到達基隆路右岸(北岸),順著河濱道一路跑到東湖南湖大橋,過橋到基隆河左岸(南岸),再往回跑到大直橋,過橋到右岸,再跑回到起點。
里程預估18公里,預計2:00完成。

3.台北市精華段:
由圓山捷運站出發,由兒童育樂中心接到基隆河左岸河濱道,往北繞過社子島,接著往南一路跑到永福橋自來水博物館結束(可接公館捷運站)。
里程預估25公里,預計3:00完成。

4.新店溪段:
由公館自來水博物館出發往南,接剛通的跨景美溪段,接新店自行車道,到碧潭,折返回起跑點,此段也可以由碧潭出發。
里程預估16公里,預計1:50完成。

5.景美溪段:
由公館自來水博物館出發往南,順這景美溪右岸(北岸)往木柵跑,到動物園後過河折返,順著景美溪左岸跑到一壽橋,跨回右岸,跑回起點。
里程預估18公里,預計2:00完成。

6.環三重:
微風運河出發,繞環河路到環河南路,接回二重疏洪道回起點。
里程預估17公里,預計2:00完成。

7.八里左岸:
微風運河出發,往北順八里左岸自行車道到十三行博物館來回。
里程預估約19公里,預計2:20完成。

8.新店板橋段:
由碧潭出發,到秀朗橋過橋轉往中永和自行車道,一路順著跑到板橋,接南雅西路到府中捷運站結束。
里程預估20公里,預計2:20完成。

9.大漢溪新莊土城段:
由二重疏洪道出發跑到城林橋折返回起跑點。
里程預估18公里,預計2:00完成。

總共里程約173公里,預計兩個月完成。

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

長跑的訓練方法(一)

為了準備運動競賽,瞭解訓練原則和身體需要怎樣的訓練,雖然很重要,但是大部分的運動員比較想知道的是他們需要何種類型的訓練課程,為什麼這樣做?

有幾個方面是長跑或耐力型比賽運動員必須要關注的要件
基礎有氧耐力、乳酸閾值、最大攝氧能力及運動經濟性

基礎有氧耐力

在體能訓練中,參與訓練肌肉細胞及其周圍發生了許多變化。這些變化包括對肌肉細胞供血能力的提高;有氧代謝線粒體的分佈數量、型號的增加(有氧代謝的位置);活性酶活動的增加(有助於有氧代謝過程的化學物質)。幸運的是,大多數有以的是適應性變化不需要特別大強度的練習。這對於跑步的運動員來說意味著,輕鬆的熱身跑放鬆跑長距離的放鬆跑就可以取得效果。採用最大攝氧能力70%的強度(大約是最大心跳的75%)就足夠了,在這個強度下是被認為可轉化性的,如果強度在大一點將會產生更多的疲勞,對於產生更快速、更好的訓練效果是不必要的。

乳酸閾值
每一位跑步的運動員都有一個跑步的強度或者速度,當運動強度超過這個值時,乳酸的清除趕不上乳酸的產生,這時 血液中乳酸的累積速度保持快速的增加,直到肌肉喪失運動能力。所以運動員在某一特定強度下能運動多長時間,乳酸閾值是一個很好的指標。馬拉松選手在跑步中大部分時間的強度都是低於乳酸閾值的。
如過訓練是為了提高乳酸閾值,那麼選擇適合的運動強度是特別重要的。「舒適的痛苦」是對乳酸閾值速度很好的客觀描述,另外強度達到最大心跳的90%再低一點點,也被認為是乳酸閾值強度的最好估計。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抽血量測,不過我們一般人可能無法這樣做吧。
另外一種判斷的方法就是注意呼吸節奏。一般跑步的呼吸節奏是兩步一呼、兩步一吸,如果超過這個呼吸的節奏,那可說明速度已經超過乳酸閾值強度了。
乳酸閾值的訓練可分為兩種基本訓練方式:節奏跑(均速跑 , Tempo)間歇性跑(巡航間歇)(後面會介紹這些訓練的要領)。
一般來說每週都可以安排一次這種訓練,強度比較高的階段可以安排兩次。

最大攝氧能力
為了加強運動肌肉通過新陳代謝的有氧供給能力,練習所需的強度大約是10到15分鐘跑的強度相同(約略為跑3000公尺的強度),一般大多數運動員及教練會認為5000公尺比賽的速度為幾乎能反映出最大攝氧能力的強度,但是對於5000公尺測時大於20分鐘的運動員來說,則顯的太保守了一點(我們應該都要20分鐘以上吧),所以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選用3000公尺計時的成績,似乎比較正確一點。
從主觀來說,有氧能力訓練的強度可以說是艱苦的,這種訓練方式的確時運動員所遇到最艱苦的訓練。為發展有氧能力,如果用心跳表來監控以強調有氧供給能力為主的訓練,那麼訓練中所採用的速度,至少能引起最大心跳。當然短程快速的衝刺也能產生最大心跳,但是這裡的訓練目的是有氧訓練,所以要避免涉及無氧訓練。訓練速度太快,也可能達成訓練效果,但是會對身體產生太大的壓力,而要有更長的恢復時間,並且不會帶來更多的益處。


速度和動作的經濟性
速度和動作經濟的提高,往往更多反映了生物力學和生理學上的變化。事實上M
在速度的提高和動作的合理性上,無氧運動比有氧運動與訓練更有關係。
在訓練方面,跑步選手努力要做的就是,盡量減少多餘的動作,用最少的體力產生最好的效果。運動員要學會逐漸提高速度,同時身體保持放鬆。這裡的訓練模式可以採用較短距離的練習,其間歇時間稍長一點,使身體積極恢復。
對於長跑運動員,在進行提高速度和動作經濟性的練習時,速度並不會像短跑選手那麼快。在大部分情況下,訓練的速度一般是足夠的,訓練仍被稱為是「快速」。為了提高乳酸閾值和有氧能力的訓練,強調的是「舒服的艱苦」與「艱苦」,但是在這個訓練為的是強調快,所以是由較短的距離與較長的恢復時間所組成,所以速度訓練就不會那麼「艱苦」。


在有了上述的觀念後,你應該會比較瞭解長跑訓練的方向,接下來將會分別敘述「放鬆跑」「均速跑(節奏跑)」「巡航間歇跑」「間歇訓練」「衝刺訓練」的目的及方法步驟。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