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

長跑的訓練方法(一)

為了準備運動競賽,瞭解訓練原則和身體需要怎樣的訓練,雖然很重要,但是大部分的運動員比較想知道的是他們需要何種類型的訓練課程,為什麼這樣做?

有幾個方面是長跑或耐力型比賽運動員必須要關注的要件
基礎有氧耐力、乳酸閾值、最大攝氧能力及運動經濟性

基礎有氧耐力

在體能訓練中,參與訓練肌肉細胞及其周圍發生了許多變化。這些變化包括對肌肉細胞供血能力的提高;有氧代謝線粒體的分佈數量、型號的增加(有氧代謝的位置);活性酶活動的增加(有助於有氧代謝過程的化學物質)。幸運的是,大多數有以的是適應性變化不需要特別大強度的練習。這對於跑步的運動員來說意味著,輕鬆的熱身跑放鬆跑長距離的放鬆跑就可以取得效果。採用最大攝氧能力70%的強度(大約是最大心跳的75%)就足夠了,在這個強度下是被認為可轉化性的,如果強度在大一點將會產生更多的疲勞,對於產生更快速、更好的訓練效果是不必要的。

乳酸閾值
每一位跑步的運動員都有一個跑步的強度或者速度,當運動強度超過這個值時,乳酸的清除趕不上乳酸的產生,這時 血液中乳酸的累積速度保持快速的增加,直到肌肉喪失運動能力。所以運動員在某一特定強度下能運動多長時間,乳酸閾值是一個很好的指標。馬拉松選手在跑步中大部分時間的強度都是低於乳酸閾值的。
如過訓練是為了提高乳酸閾值,那麼選擇適合的運動強度是特別重要的。「舒適的痛苦」是對乳酸閾值速度很好的客觀描述,另外強度達到最大心跳的90%再低一點點,也被認為是乳酸閾值強度的最好估計。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抽血量測,不過我們一般人可能無法這樣做吧。
另外一種判斷的方法就是注意呼吸節奏。一般跑步的呼吸節奏是兩步一呼、兩步一吸,如果超過這個呼吸的節奏,那可說明速度已經超過乳酸閾值強度了。
乳酸閾值的訓練可分為兩種基本訓練方式:節奏跑(均速跑 , Tempo)間歇性跑(巡航間歇)(後面會介紹這些訓練的要領)。
一般來說每週都可以安排一次這種訓練,強度比較高的階段可以安排兩次。

最大攝氧能力
為了加強運動肌肉通過新陳代謝的有氧供給能力,練習所需的強度大約是10到15分鐘跑的強度相同(約略為跑3000公尺的強度),一般大多數運動員及教練會認為5000公尺比賽的速度為幾乎能反映出最大攝氧能力的強度,但是對於5000公尺測時大於20分鐘的運動員來說,則顯的太保守了一點(我們應該都要20分鐘以上吧),所以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選用3000公尺計時的成績,似乎比較正確一點。
從主觀來說,有氧能力訓練的強度可以說是艱苦的,這種訓練方式的確時運動員所遇到最艱苦的訓練。為發展有氧能力,如果用心跳表來監控以強調有氧供給能力為主的訓練,那麼訓練中所採用的速度,至少能引起最大心跳。當然短程快速的衝刺也能產生最大心跳,但是這裡的訓練目的是有氧訓練,所以要避免涉及無氧訓練。訓練速度太快,也可能達成訓練效果,但是會對身體產生太大的壓力,而要有更長的恢復時間,並且不會帶來更多的益處。


速度和動作的經濟性
速度和動作經濟的提高,往往更多反映了生物力學和生理學上的變化。事實上M
在速度的提高和動作的合理性上,無氧運動比有氧運動與訓練更有關係。
在訓練方面,跑步選手努力要做的就是,盡量減少多餘的動作,用最少的體力產生最好的效果。運動員要學會逐漸提高速度,同時身體保持放鬆。這裡的訓練模式可以採用較短距離的練習,其間歇時間稍長一點,使身體積極恢復。
對於長跑運動員,在進行提高速度和動作經濟性的練習時,速度並不會像短跑選手那麼快。在大部分情況下,訓練的速度一般是足夠的,訓練仍被稱為是「快速」。為了提高乳酸閾值和有氧能力的訓練,強調的是「舒服的艱苦」與「艱苦」,但是在這個訓練為的是強調快,所以是由較短的距離與較長的恢復時間所組成,所以速度訓練就不會那麼「艱苦」。


在有了上述的觀念後,你應該會比較瞭解長跑訓練的方向,接下來將會分別敘述「放鬆跑」「均速跑(節奏跑)」「巡航間歇跑」「間歇訓練」「衝刺訓練」的目的及方法步驟。(待續)



沒有留言: